轴套无缝钢管现货交易视频展示,产品更生动!让您亲眼见证其优点和特点,为您的购买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以下是:轴套无缝钢管现货交易的图文介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000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套,包括管状主体I,主体内壁上设置有 凹槽2、第二凹槽3和第三凹槽4,主体壁上设置有 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 通孔处设置有 封盖5 ;第二通孔处设置有第二封盖6 ; 通孔与 凹槽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凹槽连通; 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第三凹槽连通,并在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内均设置有电加热丝7 ;这样,可以通过向 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摄入润滑油,润滑油自 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进入 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整体对转轴和轴套之间起到润滑作用,且不用拆下即可,使用简便并有效保障了使用寿命,而且增加了电加热丝的设计后,再准备启动转轴前,可以通过打开电加热丝预热,将润滑油液化后打开转轴,从而防止了转轴和轴套摩擦受损。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套, 凹槽和第二凹槽平行设置在主体内壁上。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000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套,包括管状主体I,主体内壁上设置有 凹槽2、第二凹槽3和第三凹槽4,主体壁上设置有 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 通孔处设置有 封盖5 ;第二通孔处设置有第二封盖6 ; 通孔与 凹槽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凹槽连通; 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第三凹槽连通,并在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内均设置有电加热丝7 ;这样,可以通过向 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摄入润滑油,润滑油自 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进入 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整体对转轴和轴套之间起到润滑作用,且不用拆下即可,使用简便并有效保障了使用寿命,而且增加了电加热丝的设计后,再准备启动转轴前,可以通过打开电加热丝预热,将润滑油液化后打开转轴,从而防止了转轴和轴套摩擦受损。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套, 凹槽和第二凹槽平行设置在主体内壁上。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7] 如图5-7所示,所述的轴体1的一端具有从动轴体6,在从动轴体6的轴向中心设 有连接孔7,所述的连接孔7轴心线和正方形配合孔2的轴心线重合设置。所述的正方形配 合孔2为盲孔,所述的连接孔7呈扁形且为盲孔。正方形和扁形的设置都是为了方便装配, 且增强了受力可靠性。
[0028] 如图1-4所示,所述的轴体1和加强套4之间形成四个圆周均匀分布的扇形盲孔 9〇
[0029] 如图1-7所示,所述的轴体1的外径大于从动轴体6的外径且该轴体1和从动轴 体6连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使得整体的轴套结构更加牢固。
常见故障原因
轴套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轴颈表面受到胀套的挤压力和复合机械力的作用,将导致其 性变形,直径或缩减0.1mm~0.3mm。进而导致机械胀紧配合力度达不到要求的缩紧力,轴套与主轴之间出现配合间隙,引起了轴套的磨损。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且受力可靠性好的轴套 的结构。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轴套的结构包括轴体,所述 的轴体一端具有沿其轴向中心设置的正方形配合孔,在轴体外壁设有四个圆周分布且分别 与正方形配合孔每个角部相对应的加强筋,所述的轴体上还设有套在所述的加强筋外围且 与轴体和加强筋连为一体式结构的加强套。
[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轴套的结构包括轴体,所述 的轴体一端具有沿其轴向中心设置的正方形配合孔,在轴体外壁设有四个圆周分布且分别 与正方形配合孔每个角部相对应的加强筋,所述的轴体上还设有套在所述的加强筋外围且 与轴体和加强筋连为一体式结构的加强套。
[
逐一精选,万次检测,只为责任,荣豪管业有限公司专注于 江苏南京不锈钢管数十年。在公司和客户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代理经销、技术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实力公司。在 江苏南京不锈钢管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
树行业典范,立质量标杆。荣豪管业有限公司深耕于 江苏南京不锈钢管系列产品的换代升级。近年来,学习国外技术、引进国外设备,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检测、管理完善的生产和服务团队。
通过陶瓷衬套14和左轴套11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可拆卸连接,在陶瓷衬套14与环形槽13之间设置有高温粘接层22,高温粘接层22采用申请号为“201110061856.6”的发明 中公开的纤维型高温粘接剂,通过将其涂覆在陶瓷衬套14和环形槽13之间,然后通过高温将两者之间固定;且陶瓷衬套14凸出于左轴套11与右轴套12的圆周侧面0.2-1cm,且陶瓷衬套14向左轴套11和右轴套12的对应位置弯折形成有加强边37,加强边37呈圆角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左轴套11和右轴套12内设置有环形注油槽35,环形注油槽35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左轴套11和右轴套12高度方向的两端,延伸部2上设置有与环形注油槽35连通的通孔36,通孔36沿轴套本体1的径向贯穿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