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网和其他管道建设的协调
大家都知道,污水管网的建设是在地下进行的。施工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往往需要与其他专业管道交叉。所以对污水管网建设的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很高。工作过程中的地质和土壤承载条件对施工进程有着重要关系。施工过程中如果对土层的挖掘深度控制不合理,将导致不同程度的地面下沉,导致地下管道超负荷承载,管道爆裂。同时,由于污水和雨水分开排放,管网分布更加密集,给地下工程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3、优化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相关措施
3.1检查管道是否发生位移和变形
管道发生位移、变形的原因:土质、地下水位影响基底,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管道基础发生拱起和下沉的现象;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道基础尺寸不合理,施工误差等都会成为管道位移和变形的原因;施工过程中,种种因素使得管道受力不均,管道发生位移和变形现象。基于这几点原因,为了防止管道位移和变形,在开挖之前对地质和地下水位进行勘探,根据勘察结果设计相应的方案。严格要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聘请专业的工程师进行现场指导,规范施工的过程。
施工过程中,以施工图纸为纲,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重复进行实地测量和考察,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就水环境污染来讲,大致可以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源污染三大来源,而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点源。从 2015 年“水十条”要求提出后,工业污染源防治是作为水体污染防治的全盘任务之一在考虑,同时通过对工业企业进行约束,也倒逼其自身进行环境保护和升级改造。
根据 统计局有关数据,我国 2015 年工业污水设施处理能力为 902.65 亿吨/年,实际处理量为 444.5 亿吨/年。在“量”的层面是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的。但同时也需要看到,由于工业污水处理后回用较多,因此工业污水的实际处理量是远大于实际排放量的,且多数情况下回用的排放出水标准要求甚至比排放还要高。
工业污水中污染物较复杂,很难通过单一的处理方法一次性达到排放要求,常常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组合进行废水处理。不同类型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污染物类别、浓度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行业由于工艺不同,其污水污染物类别、浓度差异也较大。因此,工业污水处理对技术要求极高,同时企业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也要考虑成本因素。吨水运营费用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各个行业工业污水处理技术难度。根据 统计局 2014 年发布的数据,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与燃气生产及供应业的吨水运营费相对其他行业高出许多,分别为 6.22 元/吨、7.04 元/吨,而其他大部分行业的吨水运营费用的区间在 2-3 元/吨。由此可以看出,上述两个行业所产生的工业污水处理难度及技术要求均相较其他行业更高,而公司服务的对象也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电力等行业。
水智慧流体设备有限公司(保定分公司)在直销经营模式下,努力降低【全程综合水处理器】产品的成本,可谓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价格实惠的【全程综合水处理器】产品,消费者也可以从中获取物美价廉的【全程综合水处理器】产品,同时水智慧流体设备有限公司(保定分公司)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规格等进行调整。
行业上下游产业关系
水污染治理行业上游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五金、水处理设备、机电设备和工程分包商等。下游主要服务对象是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电力等工矿企业,具体业务是建设和运营其大型项目工业水处理系统。
上游的建筑建材原料、水处理设备、机电设备、人工成本等价格直接影响本行业的成本,对行业内企业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下游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等行业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老企业水处理改造需求的快速增加、以及 对煤化工和石化领域投资力度的加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使得项目投资体量增长较快,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市场空间得以扩大,有助于行业内企业的利润总额。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游行业对水处理的要求也会发生改变,对设计水平、建造工艺、建造材料等会提出新的要求,这将刺激细分行业内的公司不断
研究开发新技术、运用新工艺,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盈利水平的提高。
2、行业规模及发展前景
(1)行业规模
就整个污水处理行业而言,在 政策的引导、水体污染情况严重导致的处理需求量增大、水处理技术的突破有效了污水处理效率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水处理行业仍将继续保持一个较高速度的增长。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17 年我国整个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800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43.25%,2021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1,790亿元。